<
y4h3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66章
    1937年11月10日,哈里法克斯到达柏林,首先会见戈林。戈林以主人身份热情接待哈里法克斯。翌日,两人进行了会谈。戈林坦率地说:“历届德国政府,不管其政治色彩如何,都把以下各点作为自己政策的主要部分:把奥地利和苏台德区并入德国;把但泽归还德国;合理地解决波兰走廊问题。”哈里法克斯对戈林的话未予反驳,只是说:“英国政府希望德国与其邻国的一切问题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

    ---------------

    19.元凶摘下假面(5)

    ---------------

    “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戈林说,“英国能为这些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巨大贡献。德国不想在这些问题上诉诸武力。但是,这些问题无论如何总得解决。”

    11月19日,哈里法克斯驱车到伯希特斯加登去会见希特勒。他们两个人形成了奇妙的对照:一个是冷漠而超然的贵族,一个是神经质而好吹牛皮的独裁者;一个是传统秩序的代表,一个以未来的主人自诩。他们的会谈,实际是在斗智。

    寒暄之后,希特勒说:“跟民主国家打交道实在是很困难。”

    “如果一定要等英国不再是民主国家时英、德才能达成协议,那我们还不如呆在家里。”哈里法克斯回答说。

    随后,他们讨论了世界形势、殖民地、军备等问题,关键是中欧问题。希特勒说:“保持中欧和平是德国的既定政策。我们与邻国的关系问题,只要它们公正地对待少数民族日耳曼人,那么它们就无需害怕德国。”哈里法克斯重申:“英国关心的是,中欧边界的任何变动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而不应采取破坏欧洲和平的手段。”在讨论英、德关系时,希特勒说:“我们是诚心诚意地要与英国搞好关系。但英国一些人不相信我们,对我们采取敌对立场。”哈里法克斯说:“张伯伦本人是很想与德国搞好关系的。他想与阁下建立紧密联系。”“那很好!很好!”希特勒得到了一个可靠的重要信息,不禁喜出望外。

    会见中,希特勒挖空心思隐瞒他的真实意图,半点也没有透露他在3个星期之前(11月5日)秘密会议上做出的决策。哈里法克斯本来小心翼翼地想探明希特勒的真实想法,但会谈后细想一想还是没弄明白希特勒的意图。

    哈里法克斯回国后向张伯伦及内阁汇报了出访德国情况。张伯伦感到很满意,说:“我认为,你这次访德取得了巨大成功,达到了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气氛,以便在这种气氛中同德国讨论欧洲移民区的实际问题。”说到这里,他看到艾登表现出不满情绪,接下去说:“我看不出,我们为什么不能对德国说:‘请给我们满意的保证,保证你们不会使用武力来对待奥地利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而我们愿意给你们以同样的保证,即保证不会使用武力阻止你们要做的变更,如果你们能以和平手段实现这些变更的话。’”

    艾登对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越来越不满,遂于1938年2月20日辞去外交大臣职务。此举正中张伯伦下怀,他立即任命哈里法克斯接替艾登的职务。

    希特勒对英国加紧推行绥靖政策感到很满意;但在奥地利问题上,他对意大利的态度却十分不放心。奥地利是意大利的邻国,两国又有结盟关系。德国吞掉奥地利,意大利会不会进行武装干预呢?墨索里尼不是一再许诺他将以战斗来保卫奥地利的独立吗?希特勒有些疑虑。为了套住意大利,希特勒积极推进建立德——意轴心和促使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在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和“领袖”墨索里尼1936年10月、1937年9月先后访问德国时,希特勒都说明了德国对中欧问题的立场,内中都隐含着要吞并奥地利的意思。他们表示理解德国的立场。但希特勒知道,墨索里尼的话常常是不可信的。因此他决定,他的侵略扩张计划对墨索里尼要严格保密,同时又要不断地向墨索里尼做工作,以争取墨索里尼支持他的侵略扩张计划。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要举行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字仪式。希特勒认为这是向墨索里尼做工作的好机会,于是派里宾特洛甫前往罗马出席仪式。行前,希特勒召见里宾特洛甫。这时,希特勒的侵略扩张计划已酝酿成熟,已定于11月5日向其主要军政助手透露。他先向里宾特洛甫透露了计划的大体轮廓,然后指示说:“你不要把我们的真实意图告诉他。但你要让墨索里尼忠诚于德——意轴心,忠诚于德——意——日同盟;还要让他理解我们争取生存空间的立场和行动。”

    “元首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里宾特洛甫得知希特勒的扩张计划,感到很振奋,觉得自己有了施展外交才能的机会了。

    参加完反共产国际协定签字议式后,里宾特洛甫单独会见墨索里尼。

    “元首对您英明地决定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表示十分钦佩。德、意、日三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们三国结成同盟就会不可战胜、战无不胜。”里宾特洛甫接着说:“德国一贯支持您在阿比西尼亚以及西班牙采取的行动,支持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利益。元首特别指示我,再次向领袖表示全力支持您的政策。”

    “谢谢。”墨索里尼说,“去年我访问贵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希特勒很有魄力,很会治理国家和军队。我对德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深表敬佩。日耳曼民族组织性强,是个伟大的民族,很有希望。”

    “正如您所说的,”里宾特洛甫说,“日耳曼民族是个伟大民族。但她的生存空间是不足的。许多日耳曼人不得不住在德国的邻国,忍受着压迫和欺凌。德国有责任帮助他们,但这要扩大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我们十分感谢您一贯尊重我们在中欧的利益。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对奥地利及其他邻国的立场。”

    墨索里尼回答说:“就种族、语言和文化而言,奥地利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奥地利问题不应被看作是一个影响意大利和德国关系的问题。我说过,现在再说一次,我厌烦派兵去保卫奥地利的独立,尤其是奥地利人如果不想再独立的话。我认为,奥地利永远做不成什么事,更不用说反对德国了。”

    ---------------

    19.元凶摘下假面(6)

    ---------------

    里宾特洛甫回国后立即向希特勒做了汇报。希特勒对墨索里尼明确表示不干涉奥地利并入德国,感到大喜过望。这使他坚定了迅速吞并奥地利的决心。

    ---------------

    20.奥地利:死刑(1)

    ---------------

    希特勒决定立即动手对奥地利实施吞并。他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让总理府国务秘书汉斯·拉麦斯于2月4日晚上通知德国驻奥地利公使冯·巴本,说总理决定免除巴本的大使职务,并尽快回国。

    巴本得到通知后既惊又疑,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不明白,希特勒为什么这样对待他呢?他虽然不是坚定的纳粹分子,不是希特勒的亲信,但他在1936年春夏根据希特勒的指示与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进行了多轮谈判,终于在7月11日达成德奥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德国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和不干涉其内政,但实际上把奥地利纳入德国的卵翼之下。这是德国外交的胜利。他在谈判中迫使舒士尼格做出重大让步,是立了功的;希特勒心中应该有数,不应不公正地对待他。巴本想不通,整夜未眠。翌日清晨,巴本疲倦极了,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他推测,希特勒之所以撤他的职,可能是“一石双鸟”,一是排除异己;更重要的是企图以此向奥地利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德国已不承认奥地利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了。

    巴本被撤职虽然内心疑虑不满,但他不是一个挨了一记耳光就记仇的人。如果这记耳光是他的上级打的,他就更不介意。2月5日吃过早餐后,他决定立即到伯希特斯加登去会见希特勒,了解一下情况。

    希特勒刚从柏林到伯希特斯加登别墅休息,精力尚未恢复,不愿见巴本。但转念一想,巴本善于出鬼点子,听听他对奥地利问题的意见也许不无用处,因此接见了巴本。

    “我已决心把奥地利并入德国。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我尽快地达到目的吗?”希特勒满脸倦容,心不在焉地问巴本。

    “元首何不将舒士尼格请到伯希特斯加登来谈一谈呢?我相信你们当面谈谈会有助于问题迅速解决。”巴本献计说。

    听到这个建议,希特勒马上兴奋起来。他感到这是个好主意,就不顾已将巴本免职的决定,命令巴本回维也纳去安排这次会见。

    巴本立即返回维也纳,紧急会见舒士尼格。舒士尼格对希特勒的企图和为人是有所了解的。他知道,会见希特勒不会有好果子吃,但不会见又会得罪希特勒,最终还是奥地利吃亏。他勉强表示同意,但提出了会见的一些条件:他必须预先知道希特勒希望讨论的是什么具体问题;他必须预先得到保证:1936年7月11日签订的有关德国答应尊重奥地利独立和不干涉其内政的协定将保持不变;会谈后发表的公报必须重申两国继续遵守1936年7月德奥协定。

    巴本又赶紧前往伯希特斯加登向希特勒汇报。希特勒让巴本回去告诉舒士尼格:他保证1936年德奥协定将保持不变;他只想讨论自该协定签署以来双方继续存在的那些“误会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