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4h3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宋泼皮 > 0393樊楼
    大宋泼皮正文卷0393【樊楼】韩桢面带歉意道:“本该早些来拜会老太君,奈何手下人疏忽,还望老太君莫怪。”

    “使不得,使不得。”

    秦母连连摆手。

    韩桢问道:“老太君家中还有何人?”

    “没了。”

    秦母摇摇头,而后小心翼翼地问道:“二郎爷爷,俺能否见一见秦三儿?”

    “自然可以。”

    韩桢微微一笑,转头吩咐道:“老九,派人送老太君入皇城,好生照料。”

    “俺看一眼就走。”

    秦母一听要把她接到皇城去住,立刻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皇城啊,哪是她一个老妇能住的。

    韩桢笑道:“老太君莫要推辞,安安心心住着,有你这个老母亲在身边,想必秦三儿能好的快一些。”

    “那……那好罢。”

    听到自家儿子能好的快些,秦母只得点头应下。

    “老太君请上车。”

    老九找来一辆牛车,将秦母请上车后,安排一队亲卫护送她去往皇城。

    跪在地上的百姓目睹了全程,一个个望着牛车的背影,满脸羡慕之色。

    秦家,一步登天了啊!

    “都回去罢。”

    朝着这些难民吩咐一句,韩桢翻身上马,驾马离去。

    随着难民散去,秦母被接进皇宫享福的消息,迅速在城中蔓延。

    胡同巷子的汤饼摊上,聚集了一大群百姓。

    “你们可听说了,秦李氏被二郎爷爷接进皇宫了。”

    “自是听说了。”

    “秦李氏苦了半辈子,临到老却享福了。”

    听着耳边百姓们七嘴八舌的话,摊主郑家大郎一边煮着面,一边说道:“要俺说,秦三儿冒死迎二郎爷爷入城,合该他老娘享福。”

    对面茶肆的茶博士百思不得其解:“你们说秦三儿平日里烂泥一般的人物,怎地突然就有这般大胆子了呢?关键还真给他办成了,稀奇不稀奇?”

    此话一出,顿时引得一众百姓附和。

    有食客回忆道:“那日俺说保神观被拆了,秦三儿就不对劲了,就跟丢了魂一样。”

    “俺倒觉得,秦三儿许是二郎爷爷座下童子转世。”

    “别说,还真有可能,以前一直浑浑噩噩,二郎爷爷一来,立马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

    ……

    自打赵佶接手扩建之后,樊楼就彻底变了样。

    樊楼并非是一座楼,东南西北中一共五座高楼,组成一片建筑群,占地面积极广。

    中间的高楼足有五层,在周围高楼的衬托下,如众星拱月一般。

    因是赵佶的产业,所以在韩桢进城的那一刻起,便被当作内帑的一部分,封存了起来。

    上到掌柜,下到跑堂的伙计,都被囚禁在樊楼之中,不得踏出一步。

    今日,樊楼大门敞开。

    风情万种的田妈妈手持合欢扇站在大门之前,虽面上带着迷人的笑意,眼底却潜藏着忐忑。

    哒哒哒!

    不多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传来。

    紧接着,一队身着玄甲的亲卫率先而来,二话不说,冲入店门之中。

    将整栋楼上上下下全部搜查一遍,确定没有潜藏兵器后,这些亲卫才退出酒店,矗立在两旁。

    下一刻,韩桢架马而来,身后是一众官员。

    “民女见过陛下。”

    田妈妈心中一凛,盈盈一拜。

    韩桢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打量着田妈妈,问道:“伱便是樊楼的主家?”

    田妈妈面带苦涩,用略带磁性的妩媚声音解释道:“陛下说笑了,奴一介弱女子,如何能当得了樊楼主家,不过是被推上前台的傀儡儿罢了。”

    韩桢微微一笑,目光从田妈妈身上挪开,欣赏了一番樊楼精美奢华的门楼后,打趣道:“当初在临淄县之时,常玉坤时常对朕说,有朝一日,若能回汴京,定要尝一尝那梨花白,品一品那龙凤青。”

    “如今,常玉坤还在济南,暂且来不了,朕今日就先代他尝一尝,再写封信告诉他滋味到底如何。”

    “哈哈哈。”

    这番话,引得一众朝臣会心一笑。

    史文辉神色感慨道:“不止是常知府,微臣当初数次来京科举,苦于囊中羞涩,每回儿都只能在这樊楼之外站上片刻,嗅一嗅飘出的香气。如今托陛下的福,总算能得偿所愿了。”

    韩桢招呼一声:“既如此,那还等甚么,一起进去罢。”

    翻身下马后,他大步踏进店内。

    田妈妈扭着水蛇腰,赶忙跟在韩桢身侧,一对如蜜桃般的臀儿,左摇右晃。

    赵霆只瞥了一眼,便收回目光,压低声音问道:“此女甚么来头?”

    何栗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倒是吴敏沉吟道:“本官曾听蔡京说起过,此女姓田,早年间与赵佶不清不楚,后来年纪大了,便帮赵佶打理樊楼,搜罗美人教导,供赵佶享乐,李师师就是她一手带出来的,近两年闻名京师的苏大家,也是她的手笔。”

    他是蔡党中的一个异类,早在为官之前,就凭借文章闻名于太学。

    蔡京非常欣赏他的文章,三番五次想将女儿嫁给他。

    但吴敏却果断拒绝,并且时常上书弹劾蔡京等人。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蔡京非但不恼,反而多次向赵佶举荐。

    “原来如此。”

    听到这个内幕,众人一脸恍然。

    在田妈妈的带领下,韩桢将整个樊楼逛了一圈。

    到底是赵佶的手笔,五座高楼修建的美轮美奂,极尽奢华。

    随便一间雅间中的地毯,都高达上千贯。

    韩桢问道:“修建这座樊楼没少花钱罢?”

    田妈妈答道:“奴也不是很清楚,但七八百万贯总是有的。”

    韩桢又问:“据说正楼顶层,可远眺皇城?”

    闻言,田妈妈心头一紧,拿不准韩桢是甚么意思,语气忐忑道:“确实如此。”

    “去看看。”

    韩桢吩咐一句。

    一路来到正楼的五楼,推开窗户,正对着不远处的皇城。

    站在窗前,整个皇城尽入眼帘,连东华门城楼之上的禁军,都看的一清二楚。

    田妈妈悄悄打量了一眼韩桢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解释道:“陛下,四楼与五楼平日里封存着,除圣上旨意之外,任何人不得踏足,违者按重罪论处。”

    “嗯。”

    韩桢随口的应了一声,忽地指向一处宫殿,问道:“诸位爱卿,这处可是垂拱殿?”

    一众大臣凑上前看了看,吴敏答道:“陛下,乃是延和殿。”

    赵霆立刻会意,躬身道:“大内禁中乃圣人居所,岂容他人窥觑,臣请奏,拆除樊楼四楼与五楼!”

    “臣附议。”

    吴敏、谢鼎等人也都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既如此,那便拆了罢。”

    韩桢点点头,而后轻笑道:“早就听闻樊楼梨花白和龙凤青的大名,今日倒要好好品鉴一番。”

    “奴婢遵命。”

    田妈妈行了个万福礼,转身退下。

    “坐。”

    韩桢招呼一声,率先坐在主位上。

    待他落座,赵霆等人这才纷纷落座。

    合食制虽在唐朝就已经普及开来,但分餐制依旧保留着。

    比如皇帝宴请群臣之时,又或是各大酒楼雅间之中。

    不多时,雅间门被推开,一名女子款款走来,身后还跟着两名婢女。

    女子相貌平平无奇,却有股子独特的气质,似兰花般清新淡雅。

    婢女手中托着银盘,盛放着各色点茶工具,细数之下竟有十二种之多。

    “见过陛下。”

    女子盈盈一拜,而后跪坐于地,两名婢女立刻将托盘放下,摆放整齐。

    左手边下沿的吴敏介绍道:“陛下,此女名唤沈秋,乃是京师的茶艺大家,融百家之所长,技艺出神入化。在马行街经营一间茶肆,每每点茶,必引来无数茶客围观。”

    茶对于宋时百姓来说,是生活中不必可少的必需品。

    各种茶艺大家,茶典古籍层出不穷。

    苏东坡亦是此道大家,独创的西蜀煎茶法,曾风靡一时。

    沈秋的动作不紧不慢,带着一股韵味。

    谢鼎等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沈秋,时不时轻抚胡须,面带享受之色。

    观看点茶的过程,亦是品茶的重要一环。

    韩桢心头不由感慨,在雅这方面,老祖宗当真是玩到了极致。

    分团、烤茶、碾茶、研磨、筛罗、调香、次灼……等一系列工序后,一杯茶终于完成了。

    “陛下,请茶。”

    沈秋微微示意,婢女端着茶盏来到韩桢面前。

    接过茶盏,只见碧绿的汤面之上,浮画着一龙一凤,随着茶汤的荡漾,龙凤微微颤动,似如活物一般。

    龙凤太过精美,以至于不忍心破坏。

    韩桢感叹一声:“当真是出神入化!”

    轻轻抿了一小口,韩桢微微挑了挑眉,好半天憋出两个字:“不错!”

    宋时的点茶,源自唐时的煎茶。

    调香之时,会放一些其他佐料,比如陈皮、八角、花椒、盐、糖……甚至是猪油。

    那滋味,无法用言语形容。

    韩桢四下看了看,发现谢鼎等人如饮仙酿,满脸享受回味。

    赵霆闭上双眼,细细品味,摇头晃脑道:“茶与盐是一种滋味,盐与花椒又是一种滋味,当真是变幻莫测,无愧大家之称。”

    赵鼎点头附和道:“回甘细腻悠远,如清泉长流,龙凤青果然名不虚传。”

    见到这一幕,韩桢心下疑惑。

    难道真是自己野猪品不了细糠?

    念及此处,韩桢又喝了一口。

    茶汤入口,他不由双眼一亮,这一口的味道竟与方才截然不同,当真是稀奇。

    这茶越喝越上头,每一口都有全新的感受。

    不知不觉间,一杯茶便喝完了。

    放下茶盏,韩桢想到了麻舒窈,轻笑道:“我有一妃子,喜爱点茶技法,往后若得空,还望沈大家不吝指点一番。”

    沈秋不卑不亢道:“陛下过誉了,贵妃若想学,民女自会用心教导。”

    韩桢大手一挥:“赏玉璧一对。”

    “多谢陛下赏赐。”

    沈秋盈盈一拜,起身离去。

    品完了茶,一名名身着薄纱的侍女,端着时令瓜果与酒水进入雅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