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4h3小说网 > >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 >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 第457节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说实话,这首诗相较于之前的那两首来说,就显得晦涩难懂了许多。

    其中好些诗句,就连他们这些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专家,都需要细细的琢磨一下,才能反应过来说的是什么意思。

    倒不是说这里面有多少生僻难懂的字眼而是这首诗行文之时,思维太过跳跃了。

    初次读来,如果不好好琢磨一下的话,那还真容易让人迷糊。

    “别君去兮何时还?”

    读到这一句的时候,终于从梦境当中拉回现实了,也有了那么一点离别的意味。

    但很快,下一句就又将意境给拉到了云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真的,谁能想到这里会有着这样的一个转折?

    当然,最让人震撼的,还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完之后,众人目瞪口呆。

    他们是万万没想到,这首诗的最后落脚点竟然是这里。

    会议室里,显得有些安静。一时之间,大伙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首诗,相当的复杂。

    比之前那两首,要复杂的多。

    不光是李白思乡层面的复杂,还有这首诗本身的结构布局、韵脚转换等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这首诗看似是李白向往虚幻的神仙世界,有些思想上的消极情绪,但实际上,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李白在精神上已经摆脱了尘俗的桎梏。而这才导致他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而这种激昂向上的情绪,也正好呼应了之前《将进酒》那首诗当中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思想。

    当然,这些东西有人品出来了,也有人没品出来。

    毕竟时间太短,大家也只是粗略的浅读了一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完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首诗“太仙了”!

    至于“仙”在哪里?

    却又不知如何说起。

    李文正、冯家华几人,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也许,他们慢慢回味回味,仔细的推敲一下,也就能明白过来了。

    不过,显然此时时间不允许他们细细品味了,刘颖教授打破了沉默,她一脸激动的说道:“现在你们懂了吧?诗仙啊!真的是诗仙啊!”

    刘颖教授读懂这首诗了。

    所以她才会显得如此的激动。

    她在这首诗当中,切切实实的看到了一个不属于这世间的“仙才”!

    这样的诗,怎么能是凡人所做?

    这样的精神境界,又怎么能是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

    诗写的不着痕迹,而人更是让人高山仰止!

    但李文正主席他们却摇头苦笑了一下,他和冯家华教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说实话,他俩是真没太懂。

    但此时,很明显他俩的想法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曹老先生也开口说道:“如果之前还存疑的话,那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读完这首之后还有怀疑的话,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曹老先生虽然说话温吞吞的,但语气却是不容置疑,“诚然,三首诗是有些少的,不足以能证明李白就配得上诗仙这个称号。但这三首诗,最少能够证明,李白是有成为诗仙这个可能性的。”

    曹老先生的话,要比刘颖教授说的留有余地很多。

    他的意思也很明显,这三首诗太少,但他觉得这三首诗,尤其是后面两首,绝对是其他人所写不出来的。如果单凭这两首诗,就称李白为诗仙的话,那是有些过了。但如果之后李白能继续保持这种水平,那么,他就是诗仙!

    至少,曹立宝老先生一定会认可!

    而曹老先生的这一番话,也算是给今天这场会议定了性。

    本来,他们今天开这个小会,就是研究李白这三首诗,到底配不配得上诗仙这个称号?

    现在看来,虽然李文正主席和冯家华教授等人还心存顾忌,但最起码他们也不会反驳什么,毕竟李白确实带给了他们不少的震撼。

    而且,他们这会心想的,也不是李白的诗词写的有什么,而是在自我反思。

    李文正主席定了定神,说道:“我们都不是古诗词这方面的专家,既然刘教授和曹老先生都这么说了,我们自然没有什么异议。而且我看这三个节选的故事,虽然精炼的有些简单了,但还是能从一些细节当中看出来,叶老师关于唐朝的描写,还是一如既往的真实。嗯,我觉得这本《大唐诗仙传》应该没有问题。”

    他不再去纠结这些专业上的事情,而是开始布置起接下来的工作,“既然叶老师已经将节选发给咱们了,我看呢,咱们古文协会也应该有些动作了。”

    说起工作上的事情来,会议室里的气氛终于活络了起来。方才在读诗的时候,大伙的精神实在是绷的太紧了。

    虽然现在大火还是有些云里雾里,心里多少有些没底,但肯定也不像是刚开始那样的忐忑了。

    《大唐诗仙传》这本书到底如何?

    他们不知道。

    即便是看过了叶落给的这三篇节选,他们大部分人依旧是稀里糊涂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古文协会都是搞古典文化研究的,但细分的方向终究是不一样的。

    不是所有人都像刘颖教授和曹立宝老先生那样,对古诗词理解的那么的深刻。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品出了诗仙的韵味。

    冯家华提议道:“现在网上关于叶老师新书的讨论,热度是一直居高不下。我感觉,咱们可以再添一把火。先私下召集一些媒体,让他们写一些关于新书的通稿。在网上把热度炒的更高一些,这时候咱们在顺势推出这三篇节选,算是为新书打打前站。”

    但刘颖教授却皱了皱眉,问道:“你是想把这三首诗给放出去?”

    冯家华一愣,“不然呢?”

    刘颖教授说道,“之前咱们在发布《诗佛传》和《诗星传》的时候,就已经不在提前公布书籍内容了。这次发布《诗仙传》,我觉得还是不要提前透露什么。顶多,给个书名也就行了。”

    当初在发布《大唐诗星传》的时候,他们可是连书名都没有透露。

    按照刘颖的意思,《诗仙传》这么重要的书,那更得严防死守,不到新书发布会的那一天,绝不能透露出任何一点消息。

    要的,就是一个震撼!

    但冯家华也有自己的考虑,“刘教授,我倒不是说你这想法不好。主要是,这次是大唐诗仙啊,这个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咱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一下?在前期多吸引一些关注呢?”

    刘颖教授也有自己的理由,“正是因为这个名头太响亮了,所以咱们更应该先把大家的胃口给吊足,到时候一鸣惊人,流量岂不是更大?”

    “行了行了,都别吵了。”

    李文正主席摆了摆手,“我看还是先别发了,等叶老师全书出来之后再说吧。”他心里还是有顾虑,“当然,该宣传的一点也不能少。继续在网上造势,话题热度绝不能降下来。一定要舍得花钱,不光是叶老师自己的事,更是咱们古典文学界的一件大事!”

    见李文正主席都拍板了,大家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但就在他们散会之后,文振组发布的一则公告,却是让他们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第333章 文曲星奖!

    就在全网热议叶落新书、文坛集体关注的时候,微博官方账号突然发布公告:“经文化振兴小组提议、中华文院相关专家讨论,决定于2023年1月15号,正式开始关于‘文曲星奖’的相关评选工作。”

    下面是一则文件,《关于第二十七届‘文曲星奖’评选的通知》。这是正儿八经的红头文件,发布方是文振组,内容也都是干货。

    包括参评标准、评选细则等等,可以说是规定的相当详细。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有成例的,毕竟“文曲星奖”是华夏文坛传承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奖项了。本次的相关评奖工作,和往届也都是一模一样的。

    而且,作为华夏文坛含金量最高的文学类奖项,文曲星奖的评选范围相当的宽泛。只要你写的书是文学类图书、首发于华夏境内就行,至于作者的国籍、图书的体裁、题材都没有限制。

    甚至于说,就连被主流文坛一直排斥的武侠小说、网络小说这些作者也都有资格参评。

    当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那些有过违法犯罪记录,或者是有过文振组、文院处罚记录的作者,是不可以参与评选的。

    至于评选标准与流程,“文曲星奖”也一直采用的是“双轨制评选办法”,即由读者、群众进行投票的同时,还会有相关专家根据书籍质量、影响力、销量等方面进行专业评审。

    两相结合之下,最终才会评出一系列“文曲星奖”的获奖作品。

    对于这个消息,各方反应都很大。

    古文协会的众人,在开完会之后,还没等着离开呢,就收到了通知。

    “星光奖开始评选了?”

    “今年怎么这么早?”

    “没道理啊!这还没过年呢……”

    “这可是个大事!”

    大伙议论纷纷,声音明显比刚才要大的多。

    冯家华、刘颖等人都一脸的意外。

    他们习惯于把“文曲星奖”称呼为“星光奖”,这个奖项历史极为悠久,是从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

    在上个世纪,文振组成立之时,便将此奖项的主办资格划归为文振组直属了。